山东财政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具体简介

  一、山东财经大学的历史沿革   山东经济学院   1952年10月14日,山东省会计专科学校、 原齐鲁大学经济系合并成立山东财经学院,是山东省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财经类普通本科高校之一。   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山东财经学院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和山东师范学院,部分教育资源留在山东。   1958年,在时任山东省委书记舒同的亲自关怀下,重新组建成立山东财经学院,由舒同同志亲笔题写“山东财经学院”校名。“文革”期间,山东财经学院改为山东省财贸干校。   1978年,山东财经学院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办学,并更名(复校)为山东经济学院。
    山东财政学院   始建于1986年,为国家财政部直属高校。   1987年邓小平同志为学院题写了“山东财政学院”校名。   从建院至今,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9阶段:是1986年筹建至1992年的“边建校、边办学”阶段。   第二阶段:是1992年至今的“自主办学和加强教学建设”阶段。
    合校历程   2009年2月24日,第三届山东省学位委员会*9次全体会议审议并确定了全省2008年—2015年新增博士、硕士立项规划建设单位,山经与山财两校以实质性合并为前提联合申报,被选审授予为新增博士规划建设单位。山东省政府审时度势,极力促成两校合并,两校[*{a}*]深明大义,终于,“山东财经大学”*9次出现在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文件上。   2009年6月,山东省对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进行公示,明确“山东财经大学(暂定)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1年4月,教育部致函山东省政府,同意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山东财经大学,筹建期限为1年。   2011年6月29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关于组建山东财经大学(筹)的通知,撤销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的建制,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正式合并组建为山东财经大学(筹)。   2011年7月4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南郊宾馆召开山东财经大学组建大会,即山东财经大学(筹)[*{a}*]干部会议,标志着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筹建山东财经大学工作全面正式启动,随后的时间里学校开始进行机构、学科、人员等一系列的整合和调整。[4]   2011年12月下旬,学校接受了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组对该校筹建工作的全面评估。   2011年12月28日,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山东财经大学等高校省部共建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决定共同建设山东财经大学。   2012年1月13日,教育部在沈阳召开全国高校设置评议专家委员会会议,在评审过程中,山东财经大学以高票顺利通过去“筹”。   2012年3月2日,教育部正式公示山东财经大学“去筹”成功。   2012年6月9日,山东财经大学揭牌庆典在山东大厦举行。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为山东财经大学校牌揭牌。   2012年8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同重点建设山东财经大学。   2012年8月30日,“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山东财经大学由此进入“国家2011计划”支持参与高校。   2013年1月25日,由山东省学位委员会组织的专家组对山东财经大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情况进行整体验收。   2013年3月2日,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上海财经大学挂牌成立,山东财经大学成为理事单位。  10月20日下午,学校在燕山校区七楼会议室召开各党委(党总支)书记和各部门、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部署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发展党员、基层党组织调整、组织工作重要事项报告等工作。党委副书记张东超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周宗安主持。   张东超指出,要充分认识《细则》颁布实施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细则》的学习宣传和集中培训工作,将《细则》精神及时传达到每一个党支部和每名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   张东超要求,要不断提高我校发展党员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严格标准条件,把好质量关。要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二是严格程序,严肃纪律。在发展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程序、严格把关。要强化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对违反党章和有关规定发展党员的及时进行查处和通报,切实维护发展党员工作的严肃性。三是科学计划,总量控制。发展党员工作要有[*{a}*]、有计划的进行,积极稳妥地对发展党员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控。四是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要把发展党员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党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要完善兼职组织员制度,加强兼职组织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组织谈话、考察审核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张东超指出,要认真做好党委(党总支)委员会的调整补充、党支部的设立和党支部委员会的建立工作,一要坚持标准,保证条件;二要严格程序,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和我校《关于对基层党组织进行调整补充工作的通知》有关规定。   最后,张东超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切实抓好党建工作,加强反腐倡廉教育,严格工作纪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   会上,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党校常务副校长李孟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万煜分别就发展党员工作、基层党组织调整和组织工作重要事项报告工作进行了布置。
    二、山东财经大学科研成果   从2006年至2014年4月,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07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91项、省部级项目885项;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153项。   从2006年至2014年4月,学校发表的论文被SCI、EI、ISTP和SSCI等检索收录论文793篇;获得科研经费17324.4万元,年均科研经费3464.8万元。
    三、山东财经大学文化传统   校训   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   克明峻德:即人要能彰明本身的大德。典故见于《书经·尧典》“克明峻德,以亲九族”。“克明峻德”与《大学》开篇之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中的“明明德”,虽语境不同,却是一脉相承,阐明学习的目的首要的是弘扬高尚的道德情操,明晓道理,修养品行,彰显美德,既能照亮自己的人生之旅,又能用此光明帮助别人造福于社会。   格物致知:即考察事物,获取知识。词语引自《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即知事物之本末,强调凡事都要弄个清楚,探个究竟;“致知”即穷事务之终始,强调拥有真正的学问,为人行事决不糊涂。“格物致知”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哲学概念,是儒学的学理根基,阐明了实践与理论的辩证关系:知识之所以增进,是因为去探究了事物的根本;探究了事物的根本,知识自然就增进。   “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的整体含义,概言之,就是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探求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校训高度展现了立德、治学、做人的精要,集中概括了《大学》中提出了“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精髓,也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克明峻德”作为育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格物致知”作为师生的现实追求,成为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探索规律,追求真理,成就事业的不竭动力。   “克明峻德 格物致知”作为校训,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统一于完善自身,统一于学校与师生员工共同发展,统一于服务社会,既主旨鲜明地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思路,又言简意赅,寓意深远,蕴涵了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远的人文诉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教育意义和激励作用。
    校徽   校标图形有五层含义:   首先,它是古代布币的变形,代表着学校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特色。   其次,它是一个挺拔直立的“人”字形,表明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第三,校标整体是一个“众”字形,传递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齐鲁文化底蕴;又可看作是两个人托起一个人,象征着两校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承担起培养优秀财经人才的重任,蕴涵着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团队精神。   第四,校标还是一尊“鼎”的抽象造型,象征着威严和诚信,与学校崇尚学术、诚实守信的文化理念相吻合。上部的“山”字轮廓喻示着财政部、教育部、山东省共建山东财经大学的办学体制,下部的一撇一捺呈现开放姿态,构成的负形犹如一把开路神斧,昭示着学校开放办学、跨越发展的办学特色和时代特征。   第五,图案采用汉字书法艺术勾勒岁月流转的痕迹,映射学校办学历史之悠久。校标的颜色采用代表文明、进步、理性、严谨的蓝色,体现出“克明峻德,格物致知”的校训精神。
    校名字体   学校选用邓小平同志字体作为学校校名字体,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小平同志和山东财经大学的一段源渊。邓小平同志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曾为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题写校名。1987年11月,邓小平同志为原山东财政学院亲笔题写校名。值得一提的是,原山东经济学院的校名是由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著名书法家舒同先生所题。舒同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化人物,这也是山财大一份伟大的精神财富。
    四、山东财经大学的目标定位   山东财经大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教学条件和环境建设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管理为保证。通过实施“教学强校、学科强校、科研强校、人才强校”战略,经过三至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不懈努力,把学校建成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协调发展的全国一流的综合性财经大学。   已扬帆起航的山东财经大学,眼下已成为今年高考生和考生家长热切关注的焦点。合校后的山东财经大学一共6个校区,学校占地总面积近7000亩,在校师生总数将超过4万人,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规模*5的财经类大学。   当然,面积和招生规模*5并不能代表学校的实力。不过有关专家分析称,山东财经大学发展前景已经可以展望。作为一所年轻的财经大学,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已成为以经济学与管理学为主,办学水平较高、规模*5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而从学校所面临的大环境来讲,山东的经济大发展,需要教育、知识和人才的支持,这就会带动山东高校的大发展,尤其是对财经类高校的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这对山东财经大学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发展机会。   据介绍,目前,财经类人才尤其是高层次财经类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山东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未来的山东财经大学不仅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也将成为山东今后进一步搞好经济建设、打造“一黄一蓝”等重点区域的高层次经济人才智库。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