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雕塑留学费用)日本雕塑留学费用多少 2025-04-12 10:07:03 0 0 位于日本奈良的唐绍提寺里的鉴真塑像用的是什么方法做的?拜托各位大神? 夹纻漆器的方法是传统漆工艺中内胎骨架构成方式之一,最晚在公元四世纪时其制作技术就已经成熟。夹纻之兴,实与六朝以来佛教造像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相传印度有所谓“行像”的传统,“行像”就是于宗教庆典时迎请佛像,必须把佛像请出寺院以外,类似现在的绕境,我们现在依然可见这种仪式于印度出现。由于以夹纻作像其质轻便,利于携运,若行像为石刻则其重量可知。当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行像的传统也流行于中国,另一方面中土寺院规模愈来愈大,佛像制作也变得愈高大,石材或木材取得不易,因此,夹纻之法随而被广泛应用是顺理成章之事,夹纻漆像由是盛极一时。夹纻,就“纻”的意义来看,《说文》中说:“属,细者为絟,布白而细曰纻。”可知“夹纻”就是以麻布与漆互相层层相迭,利用麻布的张力结构与漆的粘性,等所塑的器形干固后,凝结成为坚固的形像。由此可知夹纻制作必先有胎。早期的夹纻作法只单纯的作为日常器皿,大都为圆形或方形,须先以木材车成圆形骨胎或薄木作成器形,再以麻漆交迭而成,这种作法的实物在汉代考古中亦有发现,尤其是朝鲜乐浪所出土的汉代漆器皆属此类,我们称为“木胎夹纻”,与夹纻漆像的作法是有不同的。夹纻漆像又称为“脱胎夹纻”,大都是用来塑造雕像,可以说是最早的翻模技术。由于立体塑像其造形不是几何的圆或方形,因此用木胎反而费事,所以是以泥土为胎,先将完整的造形以泥塑作成,之后再以纻麻(夏布)及生漆调瓦灰层层交错。由于生漆加上细瓦灰具有水泥般的坚固强度,加上纻麻的张力,犹如建造房子,纻麻就是钢筋,生漆瓦灰即水泥。当纻麻与生漆纵横交错五至六层后,待其干固,便将泥形土胎挖出,由是成为内心中空的生漆造像基形,表面再以生漆调色加以打磨装饰。所以“脱胎夹纻”与“木胎夹纻”最大的不同,就是脱胎夹纻必须经过脱模的工序。元代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记载:“漫帛土偶而髹之,已而去其土,髹帛俨然成像。昔人尝为之,至正奉(刘秉元)尤极好,抟丸又称脱活,京师人语此。”可见元代称生漆夹纻像为抟丸或脱活。据唐法琳《辩正论》中的记载:“晋常侍戴(逵)安道,学艺优远,造招隐寺,手自制五夹纻像,并相好无比。”梁简文帝曾作《为人造丈八夹纻金荡像》文,可见夹纻漆像自六朝,即已流传,后来唐代玄奘法师于瞿萨怛那国(于阗)所见夹纻立佛像,据传来自龟兹。唐天宝二年,扬州大云寺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法,夹纻造像之法由是传入彼邦,鉴真和尚之像,迄今尚存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收藏(0)